李晓晶,性别:女,1972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研究员,从事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等相关领域工作。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9.9-1993.7,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学生(本科)
1994.9-1997.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硕士)
1997.9-2000.7,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博士)
2001年-2003年,英国邓迪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后
2004年-200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8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致力于生物医学及相关领域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先后从事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开发及基于NMR技术的代谢组学等研究工作。
主要承担项目:
科技部973项目1项“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化学的科学基础”子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六种常见矿物药的研究”、“基于核磁共振的矿物药和稀土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主持。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项“天然多糖为载体的MRI造影剂的研究”,主持;“MRI造影剂候选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承担。长春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开发”主持;“磁共振造影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质”,承担。长春应化所归国留学人员启动资金1项,主持。科技部863项目1项“吉林省油页岩灰渣提取有色和稀土金属新技术研究”,承担。
迄今相关的研究工作在Toxicol. Appl. Pharm., Anal. Biochem., J. Inorgan. Biochem., Magn. Reson Imag., Carbohyd Res., Food Chem. Toxicol., J. Rare Earth.等期刊发表SEI/EI论文5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9篇),SCI 它引百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参与编著《稀土的生物效应及药用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现任《波谱学杂志》编委,2012年受聘为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
所获奖项:
2012: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和新设备展览会,银奖,排名第一;
2006: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三等奖,排名第二。